创新的框架方(tao)法( lu)

创新的框架方(tao)法( lu)

因为机缘,与鹏城国家实验室相约交流。而选的题目,恰是我一直很感兴趣却未能定心整理的《创新方法》,于是欣然应允。

下午整体交流《创新型组织》。《创新方法》属于第二章,尤感厚重精华,于是趁热与大家分享。(另外两章是 ~ 第一章《创新国家工程》,第三章《创新项目管理》)


烧脑过程,有两大收获:

1)从爱迪生实验室 - TRIZ发明方法 - 谷歌互联网和Google X Lab,终于建立并内化了对于创新的框架认识。

2)恰逢凤凰卫视吴小莉,秒变粉丝,Mark :)

100页的胶片分享,最后是6个特别难特别好的问题,以Q&A结尾。愿有益!

问与答


1.       企业管理的方法应该如何适用于国家实验室

HLC:

1)  国家实验室是企业化运作,在国外也是这样的。不同的是使命和任务,相通的是实体运营和人财物的管理。

2)最可借鉴的项目管理,有限的时间、有限度的资源、完成有限度的目标,有可借鉴的模式。不同的是评估不同,导向不同,也就导致人员、文化和组织形式的不同。

3)化繁为简,就是从定位(愿景/使命/目标)出发,来解码生成适合自己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形成基因,管理方法反而就是术了(可以不拘一格)

 

2.       个人如何分析自身优势及定位

HLC: 三个方面

1)  个人的分析。方法是自己做个评价(优势,不足,人设,理想),再让朋友也做一个,两相对比更清楚(内在的 from the heart,外在的Impression is fact)

2)组织的适配。如分享,我们是在一个舞台上演绎,这个舞台的愿景/使命/目标/文化/人才需求/导向和行为模式。自身的特点是否匹配,是否认同,是否能成为积极的贡献者,是否能成为文化的传承者,是否能成为组织价值一部分。

3)时代大势的适应。人都是有使命的,即使是很小的种子,都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前提是不断成长的基因,环境土壤的匹配,而且将生命融入季节变化中。

 

3.       作为一个性格偏内向的研发人员,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HLC:

1)  研发人员内向的多,这对做好研发和研究工作是一个优势,因为更专注事物,关注内心,更敏感敏锐。同时这样的工作性质又和个人性格互相影响。其实,分享的克里克,就是这样的例子,是学术大成者,和他内向善于思考是分不开的。

2)研发也有很多沟通,需要和很多研发的同事协调,也有些时候需要和上下游(供应链,市场部)沟通。要将沟通作为一个采集能量的兴奋时刻,因为对方的不同(经历、观点、视野、个性),放下自己,就收获了他人。放下感受,就收获了事实。

3)有效沟通,主要是我,你,我们,讲清楚,能被听进去就行(不必强求改变他人)。讲清楚的方法是总、分、总结论,支撑/分解,重复观点。听进去的方法是换位思考(设想我是他),与人等高言(说对方的语言),不触碰底线

 

4.       工程师在实验室团队里应该如何定位

HLC:

1)  我理解鹏城实验室,更多的是偏工程的,或系统工程的前沿研究并进行系统开发。就是说,不是纯学术的学府。因此工程师能力和工程师文化是必要的、重要的。就像Google X,要能把东西做出来的能力。这是第一个优势。

2)工程师的第二个优势是,系统思维和方法。

3)工程师的第三个优势是,上下游合作协调。

 

5.       如何更加有效地选定科研创新方向

HLC:

1)  以目前的实验室定位,是有大体的方向选择的:xxx等。要相信这些范畴的选择是源于很多专家学者院士领导的智慧和判断的,也是有丰富背景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做选择、做坚持。

2选择具体的科研创新方向,可以有这几个标准;

A. 国家实验室是要做国家级项目的,就是要和国家大战略、大需求匹配。比如工业4.0是国家竞争力的全面升级,成为No.1. 比如一带一路是形成基础设施的辐射和互相融合

B. 要解决选择根本性的问题。比如当前互联网虚假(信息信任),安全(数字国防),操控(根服务器)

C. 要走在前人的基础上,要走在行业前沿。穷经皓首后的开天辟地,会对选择更清晰、更坚定。

3)就是选定二字了。

这样要和鹏城实验室的管理文化相互磨合。就是争取尽可能多人的支持、智慧、共识,争取最大公约数(符合组织利益和利害关系人的关注),不符合的时候也能找到坚持或妥协的路径。这是科技外交家的基本工作,参考问题3和营销知识。

 

6.       如何做到在创新的过程中保持秩序和规范

HLC:

1)  TRIZ分享,95%的创新,都是有章可循的。有方法,就有套路,大家在共识的基础上(如问题矛盾的识别、创新范畴的分类,创新方法的选择等等),就会有整体可以感知可理解的发明秩序和规范的。如果做不到,十有八九就是理解还不够深刻。我认可一句话,说管理是艺术,而不是科学的人,要么是不能深刻理解本质,要么就是懒(得去总结)

2)简明的原则 + 平衡的秩序,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原则清晰,是稳定和灵活的根。平衡而不极端,这是最大的灵活,也是最大的秩序。

3)项目管理六个字目标、赋能、秩序背后说的就是集体。有共同的目标,集体才有力量(而非南辕北辙)。坚持赋能,才能各尽其能,整体提高(短板理论),持续夯实。秩序,就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是几个人分别在战斗。这就是创新项目追求的秩序,有组织的创新,N1加起来大于N

4)最好的创新秩序,如分享,就是互补的能力 + 共享的语境 + 互相鼓舞的坚持 + 面对复杂性时的集体智慧。这是很棒的秩序,基于原则性的规范(而不是行为层面的规范一致)

HuangLitchi

目前为止有一条评论

yunzai_test 发布于17:01 - 2023年2月16日

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看到并实践之